< 返回新闻列表

典银合作“遇冷”融资面临困境

所属类别: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3-02-04

典当行如果要贷款,抵押物必须足值,还要看典当行的月报、年报及运转情况,在这些都符合标准的情况下,银行可能会在抵押物价值上打五折贷给你,利率至少上浮10%。

必须足值,还要看典当行的月报、年报及运转情况,在这些都符合标准的情况下,银行可能会在抵押物价值上打五折贷给你,利率至少上浮10%。

前述哈尔滨银行某支行业务经理则表示,该行同样没做过典当行贷款。理由是人行对典当行这项贷款项目不支持。“一些典当行经营高利贷业务,银行对此不支持。”该经理估计典当行获得贷款的可能性都不高,因为银行都是在人行和银监会的政策下经营,银监会希望银行的资金用于实体企业,不应给典当行大举放贷。

如此一来,典当行面临“断奶”的风险。杨文胜认为,正规的典当行,资金肯定不够用。“典当行的资金供给除了注册资本金、典当企业经营盈余,就只剩下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单一,束缚行业发展。天津典当同业协会曾与银行联系过,做互保联贷业务,但没批下来。”安徽一位典当行人士则直言,资金不够用只能让股东想办法。资金用完了,不增资就要暂时歇业。“我们这边也缺钱,很多单子没法做。”该人士说。

对此,前述哈尔滨银行人士推荐两条途径:“一是把典当行看作非银行金融机构而非工商企业,向银行做同业贷,前提是你有足值的抵押物,经营效益很好,利率约为基准利率上浮30%;还有就是我们给你推荐投资人,做典当行股权转让,股权受让方不参与经营,三五年后,典当行再进行股权回购。我们找的投资人一般是PE或天使基金,比如他们投资100万到典当行,持有一定股权,等过了两三年,典当行再用120万进行回购。走这两条路,银行或投资人都会对典当行进行详细的考察,符合条件后再做投资决定。”

连锁化经营

相对“停摆”的典银合作令典当行处境尴尬。一旦无缘银行贷款,典当行只能伸手向股东增资,但不少民企股东正忙于应付多变的经济形势,资金并不充裕。于是,变着法找融资的“黑典当”随之产生。

业界对“黑典当”的描述是没有牌照,租个门店,打着典当行的名义向社会揽存、放贷的“假典当”。他们往往不按规则经营,触及大额放贷、利率过高、不开当票等监管红线。“‘黑典当’把典当行作为融资工具,投资1000万,融资数千万甚至上亿,影响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发展。”一位典当行人士感叹道。

长期从事民间金融研究的周德文表示,“黑典当”有两种,一是有正规经营牌照的违规经营,二是根本没有牌照的从事典当及违规从事其他业务。典当行联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果任“黑典当”蔓延,会对正规典当造成影响,也使得整个典当市场鱼龙混杂,造成社会问题。对于“黑典当”,必须严厉打击。

为更好地管理典当企业,商务部日前发布《典当行业监管规定》。新规显示,重点加强典当企业与其股东的资金往来监控。“禁止典当行向股东借款、典当行股东以典当行名义为自己招揽业务、股东利用典当行违法违规从事金融活动。”同时对典当转让加以严控,“防止个别典当企业借机变相集资吸储或倒卖经营资格”。

目前,对于典当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业界正探索走连锁化、集团化经营路子。这种思路既包括开设或收购典当行,组建典当集团;也涵盖集典当、担保、小贷、拍卖于一体的金融集团形式。“集团化经营可实现客户、财务资源共享,利于风险防范,品牌度也比单独经营的典当行要好。”杨文胜表示,中财集团在全国20多个省市都有业务,涉及15家典当行、15家担保公司、1家小贷和20家拍卖行,客户可以互相转化。“有的企业做房地产典当业务,但用款时间一长,资金成本较大,我们会转给担保公司进行信用担保,争取到银行贷款,这样的业务每年都有三四笔。”

不过业界也有所担忧,连锁化、集团化运营的典当企业资金调转十分活跃,可能出现资本金挪用或抽逃的行为。“由于是集团运营,担保、典当、拍卖、小贷等公司之间谁资金富余,就要补给资金不足的企业,这种资金调用情况十分频繁。”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表示,整个典当行业亟待解决的还是规范性问题。除了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外,还要加强监控,让典当行回归本质才是正道。

多位受访者表示,房地产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典当行通过认真核查客户资质基本可以掌控,但因为做大了房产业务而影响了与银行的关系,他们感到万分无奈。典当业要生存依赖做房产业务,但银行觉得这与他们的业务有交集,会形成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