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业能否拥抱P2P
互联网金融的火爆不仅仅在投资界引起了一番热潮,更是引起了国家决策者的高度关注。今年在一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阿里掌门人马云进行了电子商务方面的互动,探讨电子商务如何保质保量、公平竞争等与消费者权益有关的问题,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积极信号。
这一切都源于互联网金融为人们描绘的美好前景。这从今年天猫双“十一”的交易情况可以看出。据统计,今年双“十一”支付宝交易总额最终定格在350亿元,总成交笔数1.71亿,不但刷新了去年双“十一”创下的191亿元的纪录,而且相当于中国日均社会零售总额的5成。
互联网金融吸金能力亮眼
就连银行固有的盈利市场也都在被互联网金融所抢食。根据余额宝对外公布的最新数据,上线4个多月后,余额宝用户数已经超过1600万,累计转入金额突破1300亿元。在全额宝、收益宝、活期宝、现金宝、易付宝等多“宝”的夹击下,连银行的存款也在不断被分流。
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固有的金融业,最火热的议题应该就是互联网金融了。首先领军涉水的就是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三巨头”——市值均超过400亿美元的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对于去年Q4营收分别为19.335亿美元、10.17亿美元和18.4亿美元的这三大公司而言,参与到财富的分配链中,成为它们共同的路径。
第三方支付给银行的传统支付方式带来挑战。BAT三巨头都已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百度有百付宝,阿里巴巴有支付宝,腾讯有财付通。传统电商也纷纷争取第三方支付牌照。
阿里巴巴,成为第一个吃到大螃蟹的商家。6月17日,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收购其51%的股权,联手推出“余额宝”增值服务。只要把支付宝内的余额转入“余额宝”,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据测算,该产品7日的年化收益率是3.48%,约为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7倍。
这无疑会对银行现有的产品造成冲击。余额宝购买金额无下限,比较灵活,且比货币基金有更高的流动性,比开放式理财产品有更高的收益,这些都比银行有优势。
对于天弘基金来说,则实现了从无名小卒到公募基金老大的华丽转身。余额宝使其规模在短短3个月内从几亿元急速膨胀至500亿元。阿里巴巴也不会白费力气,不仅自建了基金发行的渠道,还通过更高的流动性和收益增加了用户对支付宝的依赖度,支付宝资金量出现大规模攀升。
此情此景吸引了其他互联网巨头涉足这一领域,分食银行的存款业务。10月28日,百度正式推出其第一项理财计划“百发”,采取限量发售10亿元的方式,“8%年化收益、保本保收益”。基金公司发行货币基金的赢利点通常在4%-5%之间。所以,这一高收益率被认为是赔本赚吆喝的举动。
同样位列BAT三巨头的腾讯也寄望于用微信手机客户端来参与财富的分配。它的优势同样不容小觑。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微信用户已超过3亿,电子商务规模达到5.4万亿元,已经成为各大电商进行支付的主要手段。随着移动互联网渐渐成为主流,依靠微信的腾讯超越依靠PC起家的阿里巴巴也不无可能。
各方对互联网金融的设想远远不止这些。阿里副总裁胡晓明说,除了取现金外,其他业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解决。
金融脱媒大势难逆
在互联网金融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时,传统金融业渐渐感受到金融脱媒所带来的压力。
对于金融脱媒的这一现状,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记者表示,“金融机构确实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直接融资正成为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主体,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在持续下降,十年前占整个社会融资规模是90%以上,但是2012年年末,这一数值只有52%”。据他介绍,在近5年中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5年前公司的负债有90%是银行的,现在则是有90%来自市场了。
金融脱媒所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存款理财化和贷款债券化。互联网金融其实也是在告诉银行,金融服务的未来究竟是什么。互联网公司在信息数据处理上有天然优势,那么传统金融机构要么可以直接向它们购买信息,要么可以学习。
“银行以往不注意客户的业务,比如客户在银行的POS机刷卡,银行只关注资金,不关注买了什么。第三方支付公司关注这方面的业务,介入到客户流程里面去,就抓到很多机会。”交通银行总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麻德琼说。这一点值得传统金融机构借鉴。
那么对于典当行业来说,未来互联网金融也孕育着机会。因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结合极有可能将围绕支付、理财和贷款三个领域展开。
供应链金融也将成主流。通过供应链金融,典当行可以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通过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把资金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溶剂,增加其流动性。
各类金融机构都在尝试进军“供应链金融”领域。其实早在2006年,原深发展银行就在国内首推了“供应链金融”模式,将生产、采购、销售等企业各环节打通,并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全部纳入金融服务范畴。
在互联网金融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供应链金融对于典当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它可以增加客户的黏性,拓展融资业务。
“从发展前景来看,供应链金融对银行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业内相关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融资需求所带来的客户黏性对典当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既往我们在长期的业务办理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一旦把它做成供应链的形式,那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一典当行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说。
典当业发展壮大新机遇
一方面整个互联网金融为典当行业带来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典当行业自身也面临着发展壮大的新机遇。商务部发布《2013年全国典当行业发展布局方案》,公布了2013年各省典当行分配指标。与2012年按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万元来划分份额所不同的是,2013年的分配方式是按照地域来划分: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新增典当行的调控档为现有典当行总数(不含分支机构,下同)的13%,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调控档为14%,西北地区调控档为16%,因长期以来北京市典当行供需矛盾较大,北京市调控档为15%。商务部要求各地优先在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的市或县设立典当行。
除了按区域划分外,商务部还根据典当行业效益、典当企业覆盖情况、地方监管水平等情况来调整各地的档位。如根据地方典当行业效益,2013年1-10月户均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上的地区增加2%。截至2013年11月,2012年度批准设立的典当企业开业率低于50%(含)的减少1%。商务部表示,2013年全国典当行业发展布局采用因素法为基础实行总量规划,鼓励中西部地区典当业发展。
2012年国务院规定设立典当行及分支机构审批由商务部调整为省级商务行政部门,但为了统一规划,此后商务部每年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国典当行业发展布局方案,各地按照布局方案数量要求组织企业申报。在2012年的方案中,各地按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万元以上的省市新增数不得超过原有15%,5万元以下的省市新增数不得超过13%来确定新增份额。
在这项通知中,商务部特别明确要求各地优先在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以及现有典当行数量较少的市或县设立典当行。未来,商务部将加强典当行新增工作的事后监督检查,通过督导、抽查等方式,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发展P2P借贷前景可期
传统金融机构的的角色将要发生转变。在与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中,典当行等作为中介的服务能力需要加强。
如此一来,典当行向“中介”这一角色转型,就需要着力于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微企业,搭建更为完善的融资平台。目前很多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人人贷(P2P)业务。那么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就可以通过信贷服务中介机构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作为中介机构的银行负责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并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
P2P,又被称为网络借贷平台,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类似提供中介服务,这种中介把资金出借方需求方结合在一起。中国网络借贷平台目前已经超过2000家,平台的模式各有不同。包括: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P2P平台下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大型金融集团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等。
这其实是一种民间借贷的方式,但只要贷款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符合《合同法》,就是合法的,也可被称为草根借贷。
此前国内就有诸多P2P网贷平台,但因为种种问题业务开展并不理想,纷纷遭遇倒闭潮。
据非官方数据统计,国内已有近千家P2P平台。和此前的拒绝态度相比,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对P2P的态度也有所改观。据相关数据统计,在P2P网贷出现的前7年中只有两个平台获得投资,而2013年10月以来PE/VC进入这一行业的速度明显加快。
P2P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尽管业内存在大量滥竽充数的平台,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之下,那些规模较大、模式较为成熟的平台所面临的政策监管风险在逐渐变小,“互联网金融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金融行业的成长性很好,非常值得投资。”
在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P2P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传统金融业相比,虽然P2P平台规模小,但具有一些不可比拟的优势。P2P网络平台在资金管控上更透明、更严格。
但是过去一两年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未来行业必然面临分化和洗牌的局面。P2P在给行业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典当业也要注意其中蕴藏的风险和挑战。随着各家机构纷纷涉足,一时市场的竞争压力骤增。P2P也面临着优胜劣汰大洗牌的过程。
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2013年大概有800家P2P平台,有不超过50万P2P投资者,2013年行业的成交额接近1000亿元,但存量资金仅268亿。2013年全国主要90家P2P平台总成交量为490亿,平均综合利率为23.24%﹔有74家平台出现提现困难,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四季度。
在市场内部人士看来,未来能够存活的P2P公司预计只有几十家。
“影子银行”监管升级,其相关业务在今后或将受到更为严格的规范,但是首先受冲击的是信托资金池业务,其次是P2P行业面临洗牌。
对于监管层的表态,业内人士均持正面态度。“因影子银行的繁荣一直是困扰金融体系良性发展的重大风险,助长了中国债务水平并且导致信贷流动更不透明。”
银监会称,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上,防范四种业务风险,对于理财业务,建立单独的机构组织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不购买本行贷款,不开展资金池业务,资金来源与运用一一对应;对于信托业务,要回归信托主业,运用净资本管理约束信贷类业务,不开展非标资金池业务,及时披露产品信息;对于小额贷款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监管制度和经营管理规则,落实监管责任;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明确界定担保责任余额与净资产比例上限,防止违规放大杠杆倍数,建立风险“防火墙”。
政策利好P2P阳光化发展
国家也在政策口令上严把P2P行业的质量关。今日,银监会表示,小额贷款公司首次正式被纳入影子银行之列,意味着小贷行业将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进行监管。
作为小贷公司最为典型的代表,未来P2P行业在爆发式增长过后,未来必将出现行业明显的洗牌,只有那些风险控制水平高、风险承担能力强的大型平台能够存活下来,并形成品牌和渠道优势。
这无疑是监管部门将“P2P”业务从灰色地带拉了出来。据业内人士介绍,以前,银监会、央行、证监会都不负责管理,只要在工商局注册,就可以进行P2P,但工商、金融等法律法规对其准入资质、信息披露、内部管理等未作要求,也未明确具体的行业主管部门。
合规监管对于P2P来说,其实也是一个重大利好,将有利于行业沿着合法的道路发展。
那么对于典当行来说,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P2P市场中找到发展机遇,助力自身行业的发展就成为一道需要攻坚的门槛。对此业内专家对本刊记者表示,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典当行与P2P相互融合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要强化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才能做到在整个市场格局中具有竞争力和发言权,不会被这个远远没有形成格局的市场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