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转向海外融资
由于在国内获得信贷的难度加大,中国企业已开始越来越多地求助海外投资者进行融资。在全球利率水平上升以及人民币下跌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中资企业的借贷成本上升,而中资企业在国内的债务负担已在不断增加。
野村控股一项新的分析称,去年中国大陆企业尚未偿还的海外债券总计1692亿美元,较上一年增加60%,较2011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其中银行、房地产开发商和能源企业的债券最多。其中许多债券是在香港和加勒比地区发行的。野村的这项研究显示,未偿付的中国公司债券估计总规模为2万亿美元,其中约8%为海外投资者持有。
野村称,另一方面,截至去年9月份,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发放的贷款达到6090亿美元,较截至2011年底时的水平高出近三分之二。这相当于截至去年9月份所有中资企业贷款余额的约5%。
购买这些债券的投资者说,尽管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中国公司债仍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这些投资者说,在国际债券市场融资的中国企业往往有着良好的财务状况,不太可能出现违约。另外,这些债券的收益率通常高于拥有类似评级的西方公司债券。
中国互联网公司腾讯控股周二发行了25亿美元美元债,超额认购达四倍。Dealogic的信息显示,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也向中国境外投资者发行了许多债券。中国海洋石油是中国产量最大的海上油气开采商。
中国企业借助海外投资者融资的大幅增加与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情况大相径庭。当时中国企业在国内很容易就能获得资金,但在海外获得信贷却较难。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公司债规模大幅增加,政府也在过去一年收紧了信贷,促使企业寻找其他融资途径。另外,美元计价债券的超低利率也带来了额外的吸引力。
但随着美国等国家的利率开始走高,再加上人民币兑美元最近几周也开始贬值,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国企业可能会发现偿还外币债券的成本升高。这些债券多数都以美元计价。
中国外汇监管部门公布,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外债余额为8632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9%。这一数据未充分反映中国的外债规模,因为其中不包括中资企业海外子公司的一些借债。总部位于大陆的中资企业经常通过海外子公司筹借外债。
中国公司的外债规模与中国逾9万亿美元经济总量相比,依然显得微不足道。不过,中国企业的外债激增令一些经济学家担心,借贷成本的上升可能预示着企业利润会下滑,同时经济增长也会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