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说】中国令人担忧的三大风险
随着过去几周中国经济数据的逐步公布,部分投行依旧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抱有谨慎态度,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指出,从摩根士丹利中国经济指数来看,3月份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减弱,在此大背景下,野村担忧中国的信贷风险,而海通证券姜超则把视线投向了房地产风险。
野村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信贷占GDP比率通常是金融危机的领先指标,如果此指标在5年内上升超过30%,且比率非常高,而且分布在某一具体行业或者部门,则该国家或置身于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中,其指出,目前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占GDP比率分别涨68%及74%,而两者房地产市场泡沫较大,因此内地和香港都将面临信贷违约的风险。
2014年中国面临的地产风险也是海通证券担忧的问题,其认为“1季度经济大幅下行,内需低迷是主因,消费和投资都和地产泡沫正破灭有关”。
海通证券指出,目前地产销售疲弱、新开工大幅下降且库存状况恶化,目前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或显著上升。而由于经济靠投资驱动,而制造业、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均依附于房地产,因此中国工业经济走势与地产投资高度一致,2014年房地产投资者增速的下降幅度将决定它对经济拖累的程度。
海通证券测算指出,2014年地产投资下行确实会减少经济各行业的需求,将间接拖累GDP增速0.24个百分点。因此,2014年地产对经济总的拖累为0.54%,意味着仅是地产,就能将GDP增速从2013年的7.7%下拉至14年的7.1%。
而地产行业的景气变化也将对上中下游多个行业的需求产生影响,其中对钢铁、有色、机械、煤炭、水泥、化工等的需求影响最大,而对于交运仓储邮政、批发零售、金融等服务业子行业也有影响。
海通证券还指出,“只有等到房贷按揭利率拐点出现,地产销售才会企稳复苏”,而根据2012年的经验来看,“即使销售在2季度寻底成功,地产对经济的拖累也要持续到4季度”。
不过相较于野村、海通对于中国具体行业问题的担忧,法兴则更加担忧中国进入通货紧缩对于全球的风险。
法国兴业银行著名的熊市观点持有者Albert Edwards周四表示,过去几周中来自中国的经济数据“显著增加”了全球性通货紧缩的风险,而投资者们一直都在无视很多警示信号。
Albert Edwards认为,“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极其重要,但是意义并不在于显示了总体上的增长放缓,而是因为经济范围的通货膨胀正在进一步向通货紧缩的方向滑动。”
法兴报告指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中国滑入了通货紧缩,其后果应该能够在全世界被感受到,“中国的通货紧缩会迫使人民币贬值,引发西方国家直接进入通货紧缩”。
根据报告中的举例来看,中国货币相对美元的贬值将使得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格更低,美国的制造业者可能降低价格来保持竞争力,这将使得通货紧缩局面出现。
不过也有投行对中国前景表示乐观,美银美林对于汇丰银行4月份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报告的解读中指出,预计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长将温和复苏,采购经理人指数将在未来几个月中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