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列表

银行再融资动作频出 推进小微业务缓解回报压力

所属类别: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3-09-09

在新的监管要求之下,银行资本金压力显现。继招商、民生、平安银行之后,光大银行业加入到了再融资的行列。

  918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银监会同意该行发行不超过162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并将按照有关法规计入二级资本。光大银行表示,除融资方式外,还将采取提升资本回报率等内源式方式,来缓解资本压力。其中包括发展信用卡业务和小微业务等举措。

  按照银监会201267日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来计算,光大银行在2013年上半年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7.77%7.77%9.67%,符合过渡时期资本充足率监管办法,但低于新的监管办法的要求。

  根据新的监管办法,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且应当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计提储备资本。储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也就是说,在2018年底,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应分别达到7.5%8.5%10.5%

  光大银行回复了腾讯财经的问询请求,表示目前光大银行正在推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工作,如果能顺利发行,将进一步提高该行资本充足率,并使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在资本管理方面,光大将推行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拓宽收入来源,提高资本回报水平,通过内源式的资本补充支持业务可持续发展。

  光大银行表示,内源式的资本补充具体举措包括:大力推进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不断提升资本回报水平,包括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和小微业务;积极拓宽收入来源,进一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是发展理财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以及大力推动资本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建立专业的资本管理团队,有效提升银行精细化资本管理水平。

  除光大以外,其他一些股份制银行在新的监管办法之下也面临着补充资本金的压力。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都存在资本充足率未达监管标准的情况。此外,受宏观经济下行、出口和制造业放缓、信贷扩展后果显现的影响,2013上半年,11家股份制银行都面临着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升”的局面。

  许多银行已经先后启动再融资计划。招商银行已于94日在A股市场上配股,获得275.25亿元的融资,这是招商银行在2009年以来的第三次再融资。民生银行于2012年发行了200亿元的可转换债券,以补充核心资本;平安银行则拟将向平安集团定向增发不超过148亿元,用于补充核心资本。此外,平安银行也拟新增发行总额不超过折合人民币500亿元的合格次级债券,用于补充二级资本。